十二只野鸡蛋的故事(黄长生)
我叫黄长生,铜鼓县大段镇大段村人,经过十多年的打拼,我现在拥有一个养殖总厂,两个繁育基地,三个养殖分厂,总资产达600多万元。说来,不怕大家见笑,我的创业,就是从12只野鸡蛋开始的。
过去家里很穷,我16岁就挑起了养家重担,不仅要赡养70多岁多病的父母,还要抚养患脑膜炎后遗症的姐姐。为了撑起这个贫穷的家,为了生活,我曾外出打过工,也尝试过多种经营,艰难地维持一家的温饱。后来,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我的命运。
记得,那是1992年的清明节,我上山为父亲扫墓,见到坟上长满了杂草,用柴刀刚砍几下,突然“扑扑”几声,从草蓬里飞出一只野鸡,我低头一寻找,发现了一窝野鸡蛋,一共有12只,我把野鸡蛋捡回家后,孩子吵着又要煮着吃又要煎着吃。这时,我突然想起了在广东打工时,看到人家打的野鸡一只能卖40多块钱,于是,萌发了一个奇想———能不能把这窝野鸡蛋孵出小野鸡来人工驯养 ?
村民们听说后,讥笑我异想天开,野性的东西,怎能在家里养 ?即使是养成了,这个东西又能值几个钱 ?这个黄长生是不是神经有毛病 ?我当时也没有在意,反正是试一试。于是,我在隔壁婶婶家找到一只抱窝母鸡,谁知道,刚抱几天,这只母鸡就醒抱了,走遍了整个村子,没有找到第二只抱窝母鸡,这可把我急坏了。左思右想,我想出了一个土办法,自制一个草窝,用灯泡保温。当孵到24天的时候,奇迹终于出现了, 12只蛋孵出了八只小野鸡。
看着这八只毛茸茸的小野鸡,我说不出有多么高兴,可是,小野鸡怕冷,我就用灯泡保温,小野鸡吃食很挑剔,我就去挖蚯蚓,买黄豆,买小米和豆渣,总之,小野鸡们喜欢什么,我就去弄什么,就这样过了40多天,小野鸡渐渐长大了,大的有七八两,小的也有半斤重。从它们的羽毛色彩和形态中,可以看出,里面有两只公的,六只母的。又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,八只野鸡羽毛丰满,长得非常可爱,一只母鸡率先产下了第一只蛋,接着几只母鸡也陆续下蛋。随着产下的蛋一天天增多,再用老办法孵化行不通了,那年九月底,我自制了一个孵化器,并通过温控器使温度控制在 37—39℃之间。这样,绝大多数的蛋都能孵出小野鸡来。经过蛋生鸡,鸡生蛋,到1993年底,已发展到300多只野鸡,我在屋后搭了几间简陋的鸡舍,把这些野鸡像宝贝一样养着,但随着野鸡逐渐长大,开销也越来越大,天天要花钱养着它,又卖不出去,我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,还欠下了几千块钱的债务,弄得老婆天天发牢骚:“你黄长生,上有老,下有小,是家里的顶梁柱,可你一不上山砍木头,二不下田种地,又不打工赚钱养家糊口,你天天爬起来,孵野鸡,养野鸡,不仅没有卖到一个钱,反而欠下一屁股的帐,一家大小怎么过日子 ?”此时的我,连做梦都在想,如果有人来买的话,我再便宜都把它出手,可是这群“冤家”搞得我脱不得身。
就在我几乎要绝望时,事情有了转机,1994年元宵节后,一位姓张的广东老板听说我在养野鸡,专程找到我家,看到这漂亮的野鸡,他高兴得要命,开口就以160元一只全部要买,当时我心蹦蹦跳,唉呀 !能卖几万块钱。但我又一想,既然这家伙这么值钱,可不能全部卖掉,我与老婆一商量,只卖120只剩下的留下做种。张老板将 1.92万元现票子点给我,捧着这些花花绿绿的辛苦钱,高兴劲就别提了 !
我养野鸡成功的消息轰动了当地,近远的老百姓都来我家参观。当时,一位副市长和县领导及当地新闻媒体赶到我家召开一个“特色农业现场会”,这个现场会帮了我的大忙,经过江西卫视报道后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地野味商纷纷上门订货,要求和我签订长期供货合同,野鸡供不应求。1994年冬,我花了八万多元买下一家老祠堂作为养殖基地。
就在我刚刚打开市场的时候,一场灾难却悄悄降临。有一次我老婆犯病,好意的亲戚带一只家鸡来看望,谁知,那是只犯有鸡瘟的病鸡,这下,我的养殖场可遭了大难,7000多只鸡几乎死光了,直接经济损失达 30万元,30万元的损失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我来说,几乎是致命的,我气得饭也吃不下,觉也睡不着。一时的疏忽铸成大错之后,我也意识到集中圈养的弊端。此后,除了加强防疫外,我发动边远的农民作为自己的养殖户,以分散养殖来减少疫病的风险。同时,我还尝试了用当地产的角鸡、翠花鸡、芦花鸡作为母本,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,获得成功。杂交后的野鸡成活率、繁殖率、抗病力大大提高,我给这羽毛华丽的杂交野鸡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—锦凤野鸡。锦凤野鸡一上市,就受到了观赏动物养殖园和饭店、酒家的欢迎。此后,我又引进了孔雀、黑凤鸡、珍珠鸡、鹧鸪等珍禽品种繁殖,注册创办了“江西德盛珍禽养殖总场”。目前,我在省内外建立起的繁育基地、养殖分场辐射300多户养殖户,年繁育各种珍禽种苗30万羽,养殖销售各类成品珍禽16万多羽,产品畅销广东、上海、香港、北京等地,并远销日本、韩国等国际市场。
我养殖野鸡致富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,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报道,传遍了全国各地,人们纷纷找上门来,要求我给他们传授珍禽养殖技术,带领他们共同致富。望着农民朋友一双双渴望致富的眼睛,我感动了。我想,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不仅自己要带头勤劳致富,更应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。
我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多年来,我为本县和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无偿培训珍禽养殖技术1000多人次,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。在此基础上,我以德盛珍禽养殖总场为龙头,给养殖户统一供应珍禽种苗,统一培训养殖技术,统一调配销售产品。我县有一位姓刘的养殖户,2002年开始,在我的帮助下养殖锦凤野鸡,当年净赚四万多元。2006年珍禽养殖行市再度看好,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,他毅然扩大养殖规模,当年养殖销售成品锦凤野鸡 1.8万羽,获利30多万元,不仅挽回了2005年家禽因受“禽流感”影响造成 10万多元的亏损,还净赚了近20万元,他发自内心地说:“没有黄大哥的支持和帮助,我怕再也站不起来了。”我县还有一位姓张的养殖户,以前就靠上山砍几根树,下地种几亩田勉强维持温饱,2006年,在我的帮助下他养殖珍禽4500羽,当年纯赚八万多元。像这样的例子,还有很多很多。到2006年底,我帮助的养殖户有286户。这些养殖户绝大多数通过珍禽养殖甩掉了贫困帽子,走上致富之路,多的一年赚二三十万元,少的一年也赚二三万元。同时,我创办的江西德盛珍禽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,形成了产、供、销一条龙服务体系,业务遍及除台湾的全国各地,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。
我热心帮助广大农民致富的事迹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。先后被团中央评为“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”,“江西省农民企业家”,锦凤野鸡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评为新特品种。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农民日报》、《中国科技报》、中央电视台的《科技博览》、《致富经》、《每日农经》等栏目分别专题报道了我的事迹。
创业才能改变命运,创业才能抒写人生,当今时代天地人和,我们农民也可以创业、创大业,也可以当老板,当大老板。我想,这里面既没有什么秘诀,也绝非偶然。财富是靠抓住机遇,靠敢于尝试,靠科技、智慧和勤奋创造出来的。正如我家门前写的对联那样:凭特色生意兴隆通四海,靠科技财源茂盛达三江。